温馨提示
中央气象台10月25日10时发布台风黄色预警:
今年第20号台风“潭美”今天(25日)上午由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其中心上午10点钟位于西沙永兴岛偏东方向约650公里的南海东部海面,就是北纬17.4度、东经118.4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2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200-300公里。
台风预警 × 疾病预防
秋冬交替之际,气温骤降,本就容易引发多种感染性疾病。
受今年第20号台风“潭美”与冷空气共同影响,未来几天我国南部海域将有持续性大风,其中今明天(10月25日至26日)浙江、福建、台湾岛、海南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未来几天温度下降湿度上升,体感偏凉。
诺如病毒等
因有个别地区教育局报告发生校园诺如病毒感染事件。疾控部门专家提示,孩子出现呕吐、腹泻症状,要谨防诺如病毒感染,严重者及时就医。对于学校和幼儿园等人员密集场所来说,日常要做好居室规范消毒和通风,并加强人员健康监测,确保感染人员不带病上学上班上岗。
登革热
10月22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最新一期登革热疫情监测信息通报。近日,广州市11区的157个街镇中有区域正在开展登革热疫情处置。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呼吁市民切记防范传播风险。
单周新增497例登革热病例,较上一周增加60例
10月22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最新一期登革热疫情监测信息通报:10月14日至10月20日,全市报告新增497例登革热病例,较上一周(437例)增加60例,环比增加13.73%。
其中,本地病例431例,分布在白云区136例,番禺区85例,荔湾区63例,越秀区37例,花都区35例,天河区27例,海珠区26例,增城区9例,南沙区9例,从化区3例,黄埔区1例。
输入病例66例(含60例本省外市输入病例),分布在海珠区32例,越秀区11例,增城区7例,从化区6例,花都区5例,白云区4例,黄埔区1例。
截至10月21日,市内有157个街镇的以下区域,正在开展登革热疫情处置,存在传播风险,广州市疾控中心呼吁市民们注意防范。
专家提醒:
感染过一次登革病毒后还可能发生二次感染
新冠病毒
近日,一种名为XEC的新变异株开始在多个国家迅速传播,该变异株于2024年6月首次在德国柏林发现,随后迅速传播至包括丹麦、荷兰、波兰、美国、加拿大等在内的29个国家。相关研究表明,XEC变异株传染性增强,其症状与之前的变异株类似,主要表现为高烧、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和疲倦等,现有的新冠疫苗对XEC变异株依然具有较高的保护效力。
当前全球范围的新冠病毒感染仍然以奥密克戎变异株(KP.3.1.1系列为主)为优势流行株;我国主要流行株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JN.1系列和XDV系列。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以及新冠病毒感染的周期性变化,感染的风险也会慢慢增加
合胞病毒等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已进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流感、支原体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呈逐步上升趋势。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冬春季尤其是冬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其被人们了解和关注还是因2023年秋冬季多种呼吸道疾病交织叠加引起的就诊高峰。自去年起,我国启动了呼吸道多病原监测工作,监测范围由之前的流感扩大到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原体。通过监测发现,重点人群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占比仅次于流感病毒,且去年呼吸道合胞病毒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较为严重。
随着气温的下降,全国各地都应对传染性疾病予以更多重视。
预防是关键
1.保持通风消毒
做好环境卫生,加强室内通风,更重要的是使用有效果的空气消毒机,实现空气中的各类病毒的消杀。
2. 坚持个人防护
坚持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咳嗽礼仪,自觉提高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
3. 重点人群防护需特别注意
在冬春季节,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儿童等人群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确需前往应全程佩戴口罩。
4. 创建健康的生活方式
适量运动,作息规律,保障睡眠,膳食均衡,保持良好心情。
5. 接种疫苗
确保按时接种疫苗,降低感染及重症风险。
6.对于登革热,更要注意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蚊香和(或)电驱蚊器等灭蚊产品。在蚊虫叮咬高峰期(早上7-10点和下午4-7点)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尽量避免在树荫、草丛或其他蚊虫习惯栖息的阴暗潮湿处逗留过久
高效灭杀新冠、支原体在内的32种细菌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