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令】春节前三日,江乡正小年

类别: 行业资讯

1月22日,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北方传统的小年,而南方传统的小年则在腊月二十四。小年到,甲辰龙年即将别去,乙巳蛇年日渐临近,天南海北的人们都在高高兴兴地迎新春。

民间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谓之“小年”,源于人们十分在意“过年”的心态。那么,何为“年”?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介绍,年的形成,来源于古人对季节、收成、天象、历法的认识,这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文化果实。年,首先是与农作物的收获相关。甲骨文中的年字,就是人背禾的象形字。《说文解字》曰:“年,谷熟也。”随着历法知识进步,古人又根据天象、物候等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年就成了这一循环的最好概括。

古人对小年非常重视,尤其宋代对祭灶最为隆重,由古诗词可见一斑。

北宋初年宰相吕蒙正有首诗曰:“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

陆游的《祭灶与邻曲散福》诗则将祭灶的风俗与情景描绘得更加历历在目:“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满不羞贫。问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头乐社神?”

此外,同是宋代的范成大《祭灶词》云:“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由此可见当时祭灶的隆重以及“牺牲品”有猪头、鱼、豆沙、甘松粉、饵团、洒和纸钱。

同是宋代文天祥《小年》则描述了另一番景象:“燕朔逢穷腊,江南拜小年。岁时生处乐,身世死为缘。鸦噪千山雪,鸿飞万里天。出门意寥廓,四顾但茫然。”当时宋朝处在崩溃的边缘,到处战火不断,而忧国忧民的文天祥没觉得小年热闹,相反看到的悲凉,内心是“茫然”。

但是眼下,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正处于季节性流行期。受气温、湿度、通风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冬春季节,呼吸道传染病容易多发。而春运已经开始,这段时间,大家回家过年、走亲访友、出门旅行等活动逐渐增多,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除了流感病毒,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25年1月健康风险提示显示,近期需要关注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还有人偏肺病毒、鼻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专家介绍,人偏肺病毒是一种引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2001年被荷兰科学家发现,但研究表明,它已经在人类中存在了60多年,并不属于新毒株。人偏肺病毒感染通常轻微,多为隐性感染,在幼儿和老人中症状相对明显。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副处长 王丽萍表示:

在旅途中,像老年人和一些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最好还是佩戴口罩,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交叉感染。另外,还要注意手卫生,在旅途过程中可能会接触一些公共设施设备,避免用脏手摸自己的口、眼、鼻,及时洗手。在旅途结束以后,到了目的地或者到了境外,要及时换洗衣物、洗手,另外要做好自己的健康监测。到目的地以后出现了呼吸道的症状,还是要尽量休息,不要带病参加聚餐聚会。为了应对流感等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同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做好有关药品的储备和供应保障工作。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相关重点药品生产供应和库存总体正常,配送率也在正常范围。俗话说“小寒大寒又一年”,现在正值大寒时节,天气寒冷,昼夜温差大,大家要注意防寒保暖。出门旅行或者和家人朋友汇聚一堂的时候,也要做好个人防护,把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到底。

春节期间家中常开空气消毒机显得尤为重要。

上一篇文章
【资讯】春运+流感流行高峰一起到来
下一篇文章
【科普】大S流感并发肺炎去世,流感为何会致命